你还记得小时候在长治是怎么过年的吗?
小时候在长治老家里最喜欢过年了,因为可以吃玩,还有压岁钱,过年就盼着走亲戚,在长治,一般大年初一不走亲戚在自己家里,初二去舅舅家里,初三丈母娘家,初四姑姑家,初五一般不走亲戚,又叫“送五穷”。初五是不走亲戚的。初六以后走其他家里。长治那边有的村子里还是流行过年磕头的,但是大多数地方随着发展都已经不磕头了,拜年就是拿点礼品去看看亲戚。去了以后小孩子没有过15以前都有压岁钱,都盼着拿压岁钱,走亲戚可积极了。慢慢长大了,年味没有以前浓了,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也不再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更多的是一家人拿着手机抢红包,聊微信。。。长治一般正月十二三在村里头闹红火,也就是元宵表演,正月十四在市里集中表演,正月十五一家人吃汤圆。十五一过,年就过完了,十六十七就该准备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现在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看看咱们的爸妈,他们在家里盼着咱们回家。
南方扔穷日是初四初五还是初六?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据传这一天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也是“扔穷”的日子。那这一天“扔穷”有什么讲究吗?大年初四“扔穷”,老辈传下来的5种习俗别丢,迎贵人财运旺。
在董勋的《问礼俗》的写道:“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这也是为什么大年初四叫“羊日”的说法。这一天要避免去杀羊。又因为“羊”和“祥”是谐音,所以这一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扔穷”迎接各路神到人间。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老辈传下来的5种习俗都是些啥?
1、吃折箩
啥是“折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剩菜剩饭,因为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这段日子,家里肯定是大鱼大肉,难免会多做一些,而这一天就是吃折箩的日子,无论是贫富都会吃折箩。
这个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值得提倡的一个节日,因为它代表着勤俭节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减少浪费,这个是提倡的。不过这里也要说一下,一定要保证没有变质还能吃的情况下,去吃折箩。
2、扔穷
扔穷,就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打扫干净,然后准备给它扔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把家里的垃圾给扔掉,所以这个叫扔穷。
中国人都比较讲究寓意,像新正月,一般都是说一些吉祥的话,如果说倒垃圾那就太直白了,所以“扔穷”也更委婉一些。
3、接财神
老话讲:“送神早,接神迟”。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迎接财神是人们希望,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主要的做法就是祭祀,这个尤其是商家会特别的看重,因为很多初五开市,为了图吉利,于是就会摆上果品还有糕点,来迎接财神。
4、迎灶神接火神
答:是初四。
扔穷,就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打扫干净,然后准备给它扔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把家里的垃圾给扔掉,所以这个叫扔穷。
中国人都比较讲究寓意,像新正月,一般都是说一些吉祥的话,如果说倒垃圾那就太直白了,所以“扔穷”也更委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