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人祝寿过生日能放鞭炮吗?
过生日祝寿可以放鞭炮,鞭炮起源有2000多年的历史,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虽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
像老人住宿过生日,能放鞭炮吗?如果祝贺家里的老人过生日的话,按照风俗习惯不同,所以说有的地方可以放鞭炮,有的地方可能不用放鞭炮,尤其是有些南方地区对老人祝寿过生日,特别重视他们要隆重的摆桌庆祝,有时候可能要连吃三天的免费饭,所以说开场日可能要放鞭炮
向老人家祝寿过生日能放鞭炮的。往往我们放鞭炮原因多数是因为节假日或者有值得庆贺的事情发生。我们才买鞭炮燃放进行庆祝,当然老人过生日,对于我们晚辈来说,这也是一件挺值得庆贺的喜事。所以说可以买放鞭炮的,而且不仅可以燃放鞭炮,如果条件好的也可以买一些烟花燃放。
3月1号开学,没出正月!学校让孩子剪头,怎么办?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呀,还信那一套老说法呀,老辈子人有这个说法,主要的还是懒,跟舅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人家清朝初期那个时候,人家是思念人家明朝,不想剪头发编出来的理由,这下可好了,被后人演变成这个,要都这样的,理发店还不倒闭了呀。
我家是不剪啊!就差一天了,过去马上剪,关键我妈妈很在意这个,每年都会叮嘱我。信不信的别说,为了亲情咋们能做到的就做到啊!就这小事你不能和自己父母讲什么大道理吧!关键我家的这个也不算长,头年就剪好了啊!过年你不好好整理下吗?
母亲过世后女儿可以放鞭炮拆房子吗?
女儿不可以放鞭炮拆房子。放鞭炮拆房子是一种不尊重母亲和家庭的行为,可能会对家庭成员和邻居造成噪音和安全方面的困扰。
在母亲过世后,女儿应该以尊重和缅怀母亲为首要任务,而不是采取破坏性的行为。如果女儿有任何不满或情绪上的波动,应该通过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沟通来寻求帮助和支持,而不是采取破坏性的行为。
此外,放鞭炮拆房子还可能违反当地的法律法规,如果被发现,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因此,女儿应该尊重法律和家庭成员的意见,避免采取任何破坏性的行为。
今天大年三十,有些什么习俗?
讲几点我们这里可能与别的地方不一样的习俗。
除夕打灯笼。除夕夜间,孩子们要提灯笼到街上玩。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年集市上也有卖供孩子们玩的灯笼,但是样式比较单一,红色球形纱灯。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自己制作灯笼,一般都是用高粱秆扎成架子,用纸糊成灯罩,因此灯笼各具特色,有五角形、楼阁形、鱼形、猫狗形、人物形.....五花八门。孩子们提灯去参加“灯笼会”,比的是谁家的手艺巧。灯里点的除了有用蜡烛的以外,大多是用当时常用的小灯盏儿,是陶瓷烧制的,大小跟现在的大瓶子盖差不多,还有的用一截白萝卜挖个坑作灯的,灯里倒点儿香油。孩子们一般玩到灯油燃尽后散伙回家,因此,边玩边唱:灯笼灯笼会咯,灯笼灭了回家睡咯。
元宵夜晚端灯盏儿。元宵节,各家要用杂面(大豆、玉米混合磨的面粉)蒸“灯盏”,一般要蒸十二个,各代表一个月。灯盏近似圆柱形,顶部捏一个坑,里面好插灯芯倒灯油。在边上捏上褶子,代表几月就捏几个褶子。据说刚蒸出来时可以预测哪个月雨水多,即哪个月的灯盏里有水,那个月雨就多。除了这代表十二个月的灯盏外,还要捏几个动物形灯,如鸡灯,捏成鸡子形,鸡子背上捏出点灯的坑,坑边上再安几个小鸡。
元宵夜,先点个灯盏放到大门外门墩上,点着鸡灯放到鸡窝上,预祝今年前景光明六畜兴旺。还允许孩子们去“偷灯盏”,若谁家门口的灯盏被孩子们偷走了,认为是吉祥。然后,孩子们各端上一个点着的灯盏到街上玩,也是直到灯油燃光为止,到时候肚子也饿了,灯盏被香油烤得焦香,正好充饥。
正月十六“游陆(liur)”。元宵节,我们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正月十六。为此,要先蒸一些面食:布袋馍:长十几厘米粗七八厘米的馍剂儿,腰部围一条细面条,象征粮食袋子。动物形馍:把面剂捏成刺猬、仓鼠(地搬巧儿)、蛇之类动物形状,安上绿豆眼睛。十五晚上之前,把这些动物放到粮食囤上、面缸上,象征让他们往家里搬运粮食。到了第二天(十陆儿),家中的男人带上布袋馍,出去玩一天,叫“游陆儿”。这一天,各村的故事班子(即杂耍班子),都要到各村巡回演出,节目有:耍狮子、旱船、秧歌、推小车、骑毛驴、二鬼摔跤、踩高跷等等。还有的村子拉出自己的剧团唱大戏。这一天还兴爬高,我们这里是爬寨,当地俗话叫“正月十陆儿爬爬寨,一年都不害(病)”。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往常一样早晨六点起床开车回到老家,首先要用手机微信语音向亲朋好友问早安,然后是烧香供神供祖先了。中午和夫人一起吃午饭,下午开始忙着包饺子了,为的是全家团圆年夜饭了。
原创作品
每个家里的过年都是不一样的。
各有各的过法,没有统一的仪式。
我家里,父亲刚走,母亲在家里,我们家是晚上就把【饺子】吃完。让年纪大的母亲早一点休息。
儿女各自回家。留下一人轮流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谢谢邀请!
今天大年三十,有些什么习俗?
各地各乡风,俗话说10里不同俗,这话一点也不假,就拿我们本镇吃年夜饭来说,有早上吃的,也有中午吃的,土著人(本地人)晚上吃称之风岁。
本地人口大多数为清未移民,各地过年习俗都带入了本地,成为过年一座民俗博物馆。
今天专说说吃年夜饭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
1,首先吃年夜饭的称呼有所不同!
客家人(移民)称之三十吃年饭。
本地人称之三十晚上分岁。
吃年饭分岁都是腊月三十最后一屯团圆饭。
2,这屯团圆饭的时间有所不同!
(1)湖北人起早吃年饭,与本地人时间差异很大,不知现在湖北地区吃年饭是什么时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人拜访了一位湖北籍老人,他是这样说:
他家是光绪年随爷爷来到这里落户,据长辈们说,他们到这里是官府动员来这里耕种的,据说来时县老爷在欢送大会上对大家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去了离家路途遥远,每逢过年你们起早吃年饭,谁家里祖宗吃了年饭早点到祠堂来聚会。
这就是湖北在本地起早吃年饭的由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2〉有一位宋姓祖籍是江西的,他们吃年饭叫做菜刀板上分岁,而且在中午,煨一大刀腊肉,先请年菩萨后,然后改刀,切成一块一块,每人一块这就叫分岁,不搞丰盛的菜,晚上饿了各自搞点吃的。
这种古老的腊月三十吃年饭的方式,不知江西是否还有这种习俗。
笔者拜访了一位比我大12岁的宋姓老人说:是他奶说是这样过年的,我们祖辈从江西来江苏,又来到安徽,这种过年习俗一直延续没有失传。
3,相比之下本地人吃年夜比他们要重视的多,更为复杂。
(1)必须有丰盛的菜料,荤素搭配,而且有几道特定菜,並非是否喜欢吃,是用讨朝的,如肉圆子,子膏(原料鸡蛋与豆腐,碗头鱼,还有蔬菜藕,本地方言安安乐乐的意思
(2)下午二点开始请年菩萨,请好以后到四点钟开始有分岁的(吃年饭〉一点持续到七八点钟止。
(3〉在吃饭之前先放炮,放炮以后关上门就开始分岁(吃年饭了)
必须要说的那碗叫碗头鱼暂不吃,必须是整条,有头有尾。要吃另烧一碗。
现在不太讲究了,以前子膏也不吃,现在用蛋饺代替。
4,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许多旧的传统习俗改了,比喻以前吃过年夜饭后,大人偷偷用稻草帮小孩擦嘴,把小孩的嘴比屁眼,小孩讲话百无禁忌不算话。现在改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我六点就起床来,把家人都叫醒来,可他们是迟迟挨挨,不想起床!
我就说:今天是过年,要敬神、敬祖宗,这是我们的传承,你们要学习,也要继承下去!起床,先洗漱好,再我们一起来敬神、敬祖宗!
说完后,我就去准备四样水果和炒四份菜,刚准备好,他们也洗漱完了,穿好新衣服,点上蜡烛和纸钱,先把水果和菜搬到房子外面敬神,大家都掬了几个恭,之后,就把水果和菜搬到家神的案桌上,大家又掬了几个恭,这样才把这个敬神、敬祖宗的事做完!
做完这之后,天还未亮,我就煮菜了,准备了九个菜,偶意长长久久,九字也是最大的基数,偶意来年一切满意,一切安康!
菜炒好了,我们就吃饭,吃完饭正好是八点,八发八发,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家都发!
这就是我们这里大年三十日的习俗,大家吃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之后就去逛街了!
你的母亲有哪些奇怪又可爱的行为?
来说说我那个可爱的老娘亲(58岁了)
我娘亲做个卫生,哪个房间看见有零食,马上就吃起来🤩
我娘亲有一颗躁动的心,传统中国贤妻良母形象,又受现代文化冲击,经常给我爹做完饭(我爹觉得外面啥吃的都没家里好),然后再和我们几个娃出去外面吃喝玩乐~
家里换了指纹锁,就她的指纹经常出bug,进不了,改输密码,因为输入速度太慢,还没输完就被判定错误😁我们房里待着,一副看好戏心态,听着门外动静,等着我娘亲气急败坏按门铃🤓
我们刚买了个洗碗机,我娘亲嫌麻烦,叨叨了很久要退货,说你妈还没那么老,这几块碗还是能洗的,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她也会验证“真香”这个词滴!🤪
我的老妈小时候对我们特别严格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去学校报名了,我们的学费还没着落,后来母亲就给我和姐姐几百个银硬币让我们自己去学校报名,从没有给过整钱,在拿到钱之前,我和我姐都要写保证书,说是这个学期学习不好,下个学期自己主动退学,小时候家里穷,这些硬币都是家里开小店的时候攒下的,所以那时我和我姐拿着这些硬币心里很恐慌,怕老师看到我们的学费硬币嫌麻烦,也怕这个学期成绩不理想,下个学期上不了学,小时候,老妈从来不让我和同学出去玩,同学打电话来,她把电话线都拔了。所以我们有些同学到现在记得我妈当时特别的凶,到了我高中,情况好点,因为住校,离的又远,家里的条件比以前好点,因为哥哥姐姐都没上学了,家里的负担稍微轻点了,又想到我住校,一个月就拿150元的生活费,怕我不够,老妈就给我烧鱼,特别下饭就着咸菜那种,冬天我可以吃一星期。基本上是一个月回家一次,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把回家的路费10块钱先存到班主任那儿,这样就不用担心下次回家没路费,记得当时一宿舍的姐妹们每天都吃腌萝卜,每餐打三两米饭🍚就着咸萝卜吃,都特别的节约,如果从家里带了菜的都感觉特幸福,再后来,我妈还是给我转了学,离家的那所学校,一星期回去一次,也没有带过菜,没有吃过咸萝卜,每餐吃的都是炒菜,那时一餐只要炒一盘3.5元的菜,饭随便吃,吃的饱饱的,后来我就开始发胖了,因为老妈给我吃了猪心炖高丽参,胃口大好,整个高中阶段,就开始胖了,说起老妈,其实对我特别好的,每次出来工作,她都把我送到车站,车开起来那一刻,她就偷偷的掉眼泪。我成家,她也没要老公一分彩礼,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吃过我老公家的一餐饭,没有婆婆,我月子都是在娘家做的,老爸老妈伺候我,月子期间,我看他们从没吵过架,很亲密的两个人一大早骑着电瓶车去街上给我买营养好吃的菜回来做给我吃,那是一段最和谐的生活,他们可能怕因为他们吵架会影响我月子的心情,每次一回家,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我们,我们出来工作,他们恨不得把家里所有能搬的东西都给我们,米啊,油啊,姜啊 ,菜啊,水果啊,零食啊,🐔呀,每次后备箱都塞不下。我老妈就是这种热心肠的人,只要家里有吃的,恨不得都分给所有的亲戚朋友,人家是种来卖,他们是拿来分的。
当你长大后,你会觉得父母有的时候真的很可爱,今年过年就有好几次我都感动的哭了,初五那天我回家吃饭,一进屋我就傻眼了,一大桌子的菜,有的是现做的有的是在就做好了又热的。我很简单的问了一句,什么情况过年三十也没这么丰盛的啊,这是什么情况啊!我不以为然的问完以后,妈妈过来说,你们春节也没回来,我和你爸把今天当三十给你们过,早上三点多就开始准备了,还有几个菜是三十做好的,认为你们会爱吃,所以也拿上来了。当妈妈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热泪盈眶,偷偷的到卫生间哭了出来,当时感觉又好笑又感动!
吃完饭,爸爸要我去和他放炮,我下楼后发现一大堆,我问他要这么邪乎吗?这么多,结果爸爸说,今天当三十过,当然炮都留在今天放了!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些啥了!真是一对可爱的父母啊!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
我的妈妈是一位话不多,心里很装事,特别坚强,从来不抱怨的人。从小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做建筑,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家里的农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做,我有两个弟弟,记得,10岁那年,我去种黄豆的地里帮忙干活,我很怕大大的豆虫,像中指那么粗,那么长,就在地头等母亲。到了中午回去做饭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闭上眼撒娇让母亲牵我手走,她明知我害怕豆虫,还故意把一只豆虫放我手里,看我吓的跳好高,她却在笑我。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是给我讲道理,不苟言笑的母亲,竟然也有孩童的一面。
小时候,我不听话也和母亲吵嘴,她也不理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我,让我反思错在那里。
12岁那年,我得了关节炎, 腿疼的不能动。听姥姥说妈妈吓哭了,怕我从此不能站起来走路,就到市里的大医院治疗,舅妈家离医院很近,是医院的护士。每天吃过早上饭,妈妈就背我去医院做电疗,打吊水,再背我回去,晚上舅妈给我打屁股针,我好怕疼,害她每次打针比我还紧张。我的舅舅和舅妈都是对我像女儿一样亲。就这样妈妈每天背我做电疗,挂吊水,两个月下来,我可以正常走路了。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她从来不抱怨,温柔待人。
我妈妈对吃的有很多禁忌,在我有记忆以来,我妈妈吃肉只吃纯瘦肉,排骨,鸡肉也吃但是是去了皮的鸡肉,鱼就吃草鱼和鲫鱼还有蔬菜,其他的内脏,鱼和肉就不吃啦。但是妈妈做肉菜却非常的好吃。 尤其是红烧肉,猪蹄,爆炒猪肚,猪肝,猪肺和猪小肠汤,烘干的腊肠,腊肉,仔姜炒鸭,辣椒炒肉,爆炒牛肉和酸菜鱼还有好多好多的菜,一边写一边流口水。 而且我妈妈很可爱,无论去哪吃饭,都只会去川菜和湘菜馆吃饭,因为这样这些才和她胃口,记得几年前去北京玩,我们整整4天都是吃湘菜,吃到我郁闷啦,最后一晚上在我的坚持下去吃北京烤鸭,结果被吐槽。
我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我妈好几年以前的一件又可爱又奇怪的一件事情,说起来应该有7-8年了吧,那时候我爸妈刚在市中心买了新房子,然后要搬家,之前是住在我爸他们单位宿舍里的,领导专门给我爸妈一间40多平的宿舍,新家收拾好了要搬家,我早早的就过去和他们一起收拾,我在床下发现一个旧包,里面满满一包书,都是旧书,我记得还有我小时候的书呢!不过都保存的挺好的也没坏,我看了看也没啥用就扔到外边垃圾桶了。第二天我妈在新家收拾的时候问我看没看见有一包书哪去了,我说扔垃圾桶了,我去我妈一下火了,说我个败家玩意让我去找,我说都是些旧书留它干嘛,还占地方,我妈一听我这么说好把我一顿训,我只能屁颠屁颠去找,不过很可惜已经没有了,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奇怪,印象特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