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前如何对目标公司进行信息收集?
并购涉及商业,商业涉及利益,利益涉及风险
1,搞清楚你的并购是商业行为,不是帮忙行为,不是非法行为,不是亲情行为,这才立足不败之地
2,并购以后利益最大化了还是损失了,这个从行业动态来讲是可以做出基本预测的
3,虽然有利益,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心中有风险意识,在并购中才能不掉坑。
可能没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找一个第三方咨询公司就可以完成调研工作,所以反而是并购原因本身更加重要
在达成意向前的信息收集基本上是公开信息的核对。公司的工商备案信息,历史沿革,诉讼纠纷,在当地的口碑,在行业内的地位等。
双方达成并购意向后应付进入相对核心的信息收集阶段,此时收购方会要求出售方提供一些相对机密的核心数据,当然前者也要承诺相应的保密义务。
信息的收集基本按自顶向下的方式展开,最基本的是财务信息。依收入支出建立框架。再依收入来源展开到客户和竞争性分析。依支出展开到供应商和内部管理分析。再依历史成长趋势分析发展规划的合理性。最终再以这些信息来核对交易对象的状况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预期。
这个,一般的我就不说了,虽然不是很清楚这里面的具体细节,但是我知道有个叫做尽职调查的,这个一般由公司高层带队对并购公司进行调查,双方谈判,讨论并购的细节等。收集并购公司的信息除了常规渠道,这个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当然,最好就是找些专门的人员来做,比如律师事务所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并购需要他们收集被并购公司的具体的财务和经营以及其他方面的数据,一般来说不会直接用网络上的数据,那个不真实,并购公司一般会委托专门的机构做这类事,然后高层依据这些来与被并购公司谈判,争取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当然,实际上可能需要更多要做的事,细节方面很多,这个问题请上市公司的高层来回答或者找些投行的人来回答更好,他们清楚实际情况。
收集信息的来源
政府机关或行业主管部门:在政府官方网站内一般有招商引资的官方信息
行业协会:如果该企业是某行业协会的会员,这里可以查到铜行业企业信息,可以寻找和挖掘并购的目标公司。
专业展会:在专业展会上可以了解到目标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直观清楚。
各类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通常拥有最新一手消息。
交易所:针对一些挂牌上市的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三板股份转让系统等都可以查到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作为参考来源之一。
收集内容
对目标公司营运状况的调查如
果兼并方想利用目标公司现有营销渠道来扩展市场,则应了解目标公司的营销和销售方式、主要的客户群体及分布状况、客户满意度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等。同时要调查并预测兼并之后目标公司原有供应商及主要客户是否会流失。
对目标公司组织结构、管理章程的调查
应调查目标公司章程规定、对外书面契约、包括租赁、代理、借贷、技术授权等重要契约,对目标公司涉及的诉讼案件加以了解。
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的调查
通过财务报表,了解目标公司的有形财产产权关系、无形资产、债权债务关系、税收情况等。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判断目标公司的短期、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在负债方面,要查明是否有债务记录且是否已偿还。
除此之外,决定并购时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完整的尽职调查,以最大限度降低并购风险。
如何看待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100%的股权?
如何看待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
中信证券
公告:
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视为利好。
首先从中信证券的角度来看。中信证券此次收购广州证券,有利于扩大自己的经纪业务。中信证券作为券商行业的领头羊,目前收购广州证券,对于增强自身的业务收入都是极其有利的,视为重大利好。
其次,从广州证券的角度来看。广州证券比中信证券收购,实现了股权的转让,也有利于自己自身实力的增强。特别是借助中信证券的品牌优势,特别是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和投行业务,都是做的非常好的,而且在国内有比较好的品牌价值。
最后从整个券商行业的角度来看。小券商被大券商收购,和目前的整个券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有关系的。因为目前整个A股市场处 于熊市阶段,所以经纪业务收入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券商业绩下滑比较大,而且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小券商的主要业务收入还是在于经纪业务,和股市的行情关联度比较大,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而面临此前的这种熊市行情,业绩亏损都是比较正常的,所以小券商在熊市环境当中是很难生存的,因此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也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这种大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这是目前证券行业正处于寒冬腊月季节。
随着熊市的持续深入,市场亏钱效应明显,投资者整体交投不活跃,整个券商的经纪业务无疑深受影响,而一些只有经纪业务的小型券商在这种环境之下也生存艰难,被大券商兼并也是每一波深度熊市的必然结果,广州证券在自身举步维艰之际,选择被中信收购对于双方都是好事。对于广州证券来说,在濒临倒闭之际找到接盘方,股东依旧获利明显,而对于中信证券而言,可以继续巩固之际行业老大的低位。
而透过历史,中信进入21世纪以来,每一波熊市重组夸张的道路走的也是非常坚定,早在2004--2006年,收购万通、金通、华夏证券,2011年收购里昂证券,现在收购广州证券,而且每一次收购之后,市场总是会迎来一波不错的行情,04-06年收购之后,上证迎来了历史最高点,11年收购之后,创业板开启了一波牛市行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否预示着接下来行情有可能反弹。
在市场低迷时,上市券商通过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一直都是A股的特色;中信作为行业龙头,这次打响第一枪;接下来行业整合非常多,后面只会剩下头部玩家。
只活在过去的中信就是券商一个笑话,那么多牛逼股东都成了古懂!
中国资本九层以上都是古懂命,包括管理层,沒有资本创新何以吸引外资,没有吸引外资如何盘活全球贸易流通以及顶尖人才!小脑挺灵活,大脑在睡觉!
对于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我个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
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从来都不看好证券股,周期性太强,没有活水的市场,看得到的市场空间。
第二,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的交易方案,中信证券向广州证券的股东越秀金控发行股票购买广州证券,对于收购兼并,只要不是现金支付,我都看做是市场买单,不是公司真正的收购,现金收购与发行股票收购是走巨大差别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发行股票收购资产,收购方并不见得是买中了便宜资产或者看好目标资产的发展前景,而是一种资本运作需要。只有现金收购,才能够看清楚交易双方的意图、交易标的的价值、定价是否合理。
第三,两家证券公司合并后,不见得能够达到1+1>2的效果,证券行业有这种例子证明。申万宏源,申银万国合并了宏源证券。2015年合并的申万宏源,今天股价现在远低于合并后上市的定价。证券行业的同质化决定了同行收购很难带来质的飞跃。
谢谢邀请:
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
第一,这是资本市场正常现象;在对手企业经营困难或者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收购对方的资产和经营,是最划算的生意;
第二,券商经过20、3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业务重叠,经营分散的布局,这是不利于行业发展和壮大的,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恰逢其时正当时;是经营和资产的整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整合和业务人员的整合,是强强联合的购并;对证券业是好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更多的券商在2018年2019年的大熊市中,收购重组大量多余的中小券商,集中行业资源,避免浪费行业过度竞争;
第三,现在的中国资本市场,正是,金融资本进攻产业资本的掠夺之年;整合实业资本优势,淘汰落后资本;
第四,在下一轮的经济崛起之日,在下一轮金融复苏之时,这些并购行为,势必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获益。中信证券大股东在2015年6月之前进行大幅度减持,在2016年之后再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说明大股东对于资本市场的认识和利用能力是非常强的。
恭喜中信证券!
1 中信证券目前是国内证券行业老大,其发展路径就是通过收购不断扩张规模,这符合他一贯的作风,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收购公司是国企性质,这也许代表了行业未来的一个趋势,即老大不断吞并小弟做大做强,这其实符合所有行业的发展路径,任何行业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行业过了野蛮生长期之后,必然开始通过竞争加剧,不断优胜劣汰,最后只剩下几家大的劵商,这个路径在华尔街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中信的野心是想成为中国的高盛。未来中国劵商行业的趋势也会是几个龙头不断吞噬小劵商的地盘,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强,所以以前那种买市值小的劵商股价长的更快的逻辑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而当下正处于大熊市里,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大了5折,这个时候收购最便宜,所以最对于中信来说是最划得来的时候。
2 市场会对这件事情有什么反应?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
当下中信证券的市值为1843亿,2017年市值为2087亿,市值最高的时候是2014年的3600亿,
2015年是牛市的高峰期,所以从时间点可以看出来劵商股会领先于整个股市,而劵商板块其实在一个月前已经涨了一轮,这是一个熊市底部即将结束向上涨的一个信号,但一定会反反复复几个来回,直到把股民折磨的没有一点信心之后,在某次上涨趋势确立后一路向上。
从历史估值看,中信证券的估值正处于近5年底部,现在的市净率是1.27倍,这意味着现在买是比较便宜的。
今日中信证券发布停牌公告,拟收购广州证券100%股权,对于券商一哥再次在市场走势弱势后选择出手收购,我们该如何看待,并且为什么在证券行业占有绝对龙头地位的还要收购地方小券商,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观点。
1.弥补华南市场的短板
最近几年股票市场走势较弱,成交量逐步降低,市场陷入了低迷状态,各大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受到影响,造成很多小型券商出现亏损现象,广州证券就是一个例子,看广州证券具体数据,2018年中广州证券在华南有42家营业部,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是可以占有总收入的90%,华南地区总收入在8亿元左右,基本上广州证券全部依赖华南地区,但是即便这样全公司营业亏损在7000多万,具体参考下图:
而且中信在华南地区业务收入远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落后于华涛证券,所以广州证券在华南地区的业务能够弥补中信在华南地区的短板。
2.收购背后的思考
在广州证券亏损的情况下,收购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原因是市场长达多年的持续低迷,主要原因是经纪因素造成,而我们分析市场在2019年中下旬会出现明显的拐点,目前上证指数也是出于低位,往下空间有限,市场已经慢慢开始为下波牛市打底,所以市场一旦引来反转,经纪业务收入将会出现爆发性增加,所以券商一哥重组并购再次验证了我们前期的预测,市场底部已经慢慢临近,这也是中信在该时间选择并购的原因。
而且中信可以弥补在华南地区的短板,再次广州证券在其他地区业绩不理想有中信的龙头地位弥补,大家实现双赢。
总结;所以我觉得中信收购广州证券,一是弥补自身缺陷。二是市场拐点临近底部接近,赶紧修复在华南地区的缺陷。大家接下来要时刻关注券商的整体走势。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要,还有其他观点的可以在评论区评论交流。
7月16日股市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A股的萎靡表现,跟这几天个标志性的事件脱不开干系:
1. 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
2.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学习小组》发布文章: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
3.今天公布了经济数据,二季度GDP3.2%,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市场担心货币收紧。
4.中美关系紧张。
刚看到这个问答,那天市场的表现还历历在目,简单梳理一下,盘前盘后的原因也就是这几条:
1、中美关系近一段时间以来颇为紧张,因为新冠肺炎、香港问题、南海问题、涉疆问题以及美国大选的临近,特朗普加紧对中国全方位施压。
那天忽然传出两个消息,一个是美国加大对华为的打压,限制华为工作人员赴美签证。
二是据《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全面禁止中国共产党员及其家属赴美旅行。
这两个消息对当时市场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2、A股市场前期大涨、疯涨后,连续小幅调整了两天,市场处于极度敏感期,股民也是如此,场内股民想涨怕跌,场外股民想跌怕涨。既然有前期的疯狂,随时出现百点的大跌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在之前几天,就有评论不断指出,市场一周内可能会出现百点深幅调整。也就是说,大跌甚至是许多人心中的期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踩踏事件。毕竟前期的疯狂造就了丰厚获利盘,一看情形有变,立即夺门而出,示范作用明显,进而导致抛盘蜂涌,指数一波一波下探。
3、可以说那天最先引领市场下行的就是市场的佼佼者贵州茅台。
前一天晚上,也就是7月15日晚间,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平台《学习小组》发表文章《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而且文章中还说了一句类似警告房地产市场的名言:
上午开盘,白酒板块就全线大幅下跌,至中午收盘,已经有几只白酒股跌停,茅台也大跌近8%。
4、上午还有一条重要消息发布出来,就是统计局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数字靓丽远超预期。
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5661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环比看,比二季度增长11.5%。
数据极为漂亮,但是敏感的市场人士竟然嗅出了截然相反的味道,如此好的经济数据是否可能促使国家收紧刚刚放松的货币政策,信用是否也要微调?这对市场的影响是极大的。
同时,上半年的报表中,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数字不及预期,那就是二季度的消费指数。
这两方面的原因被过分解读,就是利好变利空了。
本次大跌的主要原因是获利盘出走,我个人是在七月五六七日陆续卖出的。首先看这一波大盘涨幅从2500点到3450点多,涨幅高达百分之三十,并且是量价齐升最后天量天价。百分之三十已经符合众多投资者的涨幅预期,获利出场已成必然。7月1日至7月6日个股普涨,标准的鱼肉行情。自7月六6日爆量以来就有获利盘逐步离场,后期的高位横盘7月7日到7月15日是市场余温的鱼尾行情。所以炒股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要跟风,避免在某一阶段高位接盘。
应对方法:目前大盘3500点附近依然有压力,此次大盘涨幅高点高于09年高点,从技术上结合量价大盘会在3000点上下震荡,悲观可以把2900点作为极端调整低点(个人认为即使到2900点也会尽快收复失地,强支撑依然在3100点以上),积极乐观者可在3100附近倍量加仓。如此反复震荡的行情是波段操作的盛宴,大盘在3000点上健康震荡半年到一年左右后,上下振幅七八百点左右甚至会再次创新高,这段行情精做个股轻指数。
以上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欢迎阅读转发,禁止搬运抄袭,阅读完毕关注我*^O^*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7月16号股市大跌的原因有几点:
第一,政策上持续降温导致。第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市场谨慎。第三,技术上涨幅过大,有资金(包括外资)提前撤离的迹象。第四,中芯国际上市,大抽血,茅台被点名刺激资金加速逃离。
因为是跌了之后去分析原因,其实没啥太大的价值,也可以理解为马后炮的分析,不过,可以作为总结经验教训的一个案例来学习。上面四点原因,最主要的其实是短期涨幅过大,资金提前撤离。第一和第二个原因,是资金提前撤离的一个诱发因数,第四个原因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后的逻辑分析我是这么去推演的:
1,端午节传闻的商业银行发券商牌照和券商整合,突破3000点,触发散户大规模涌入市场,短期快速推升指数。
2,村长一开,这种涨法又要压不住了的感觉,开始降温。同时市场传出毛衣战升级的预期,科技股开始出现大波动,说明资金分歧了。
3,外资在14号大规模流出,单日超过170多亿,引发内资对盘面的担忧。
4,内资开始酝酿这拉高兑现筹码,出现了15号盘中被拉起,但是尾盘放量砸盘的现象。
尾盘放量砸盘成为一个短期重要的拐点
5, 16号中芯国际上市,单日成交接近500亿,排名历史前三位,造成大抽血,加上盘中出现茅台被点名的消息,资金全面流出,导致了恐慌性的抛盘涌现,最终触发了大暴跌。
这次暴跌,其实是在15号就出现了端倪。如果尾盘不是放量杀下去而是放量拉上去,那么结局就可能改写。这些都只能说是事后推导,事前是很难想清楚这些个逻辑的,所以,其实我这次是一直满仓扛到现在的。
但是,此次暴跌,并不会成为行情转折点,反而可以让接下去的行情更加稳妥的上攻。3000点的支撑,短期内无法撼动,是放量缺口突破上去的,3000点的平台构筑了一年半的时间,资金敢于解放这些筹码,必然不会只是为了二三十点的空间来的。
事后分析有马后炮的嫌疑不过还是能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提供借鉴。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1、技术面,七月十号macd红柱开始缩短,KDJ钝化,说明有调整需求。15号跌破了前一交易日的长下影线说明风险加大。
2、资金面,这一波涨势快且猛,月初抄底资金获利巨大,选择了获利了结落袋为安。
3、筹码面,这一波最高到3458,已经逼近17年套牢筹码密集区。如果要突破,解放这一区域的套牢盘势必要更大的资金,不然只能选择暂时向下调整,去规避这一区域解套者的抛压。
4、政策面,近期国内国外利空不断。国内严查配资,南方又遇大洪水。国外特朗普又出来乱咬,制裁更多公司,加大对台军售,南海仲裁旧事重提,英国也借机生事禁用华为。
其实不要想的太复杂,这次下跌前,股价在阶段高位已经来回震荡,每次下跌都有资金在底部抄底,但是股价反复震荡没有创新高,量能依然很大,高位放量滞胀说明资金已经有换手,当然大机构主力资金不会接盘的。在银保会查配资消息放出后,股价应声下跌,中间有反弹,但是多头力量明显的消耗殆尽,获利盘出逃明显,需要有效释放才能走的长久。
上周的连续回调,尤其是7月16日暴跌,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美帝打压
出于长期遏制发展的战略和短期竞选需要,美帝近日疯狂施压:在中印冲突的背后使坏、通过对香港的干涉法案、宣称中国的南海主张不合法、派舰机在中国近海演习、向台湾出售武器、扼杀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打算限制中共党员及家属入境等等,这些坏消息接踵而至,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笼罩了一层浓重阴影。
二、洪灾影响
今年的洪灾严重程度几乎与98洪灾相当,国家防总已启动二级响应,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疫情后本已逐渐恢复的经济将再次受到洪灾拖累,为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国家必将被迫投入大笔资金。这在股市上就是一个大的利空,特别是股指处于急拉后的高位,易引发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自然发挥了助跌作用。
三、监管降温
近日打击场外配资、国家队减持、党媒质疑贵州茅台、增发新股等,表明了监管层严控疯牛行情的态度,直接引爆了以茅台为首的资金抱团的前期涨幅巨大的食品、饮料、医药、科技等板块的全面回调。尤其是严查场外配资和消费贷,限期回收资金,导致了证券等大金融股高台跳水。
四、中芯虹吸
万众瞩目的中芯国际回归A股,首日以209%的涨幅、市值近六千亿的成绩,站上科技股与科创板市值之巅,可见资金对其追捧。中芯直接虹吸了A股其他板块资金,加剧本已被监管压制的市场再失血跳水,创指一度下跌170多点、幅度超6%。
五、获利回吐
前期“疯牛”式疾速上涨,证券、互联网金融、免税概念等等连续拉升,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暴利的诱惑谁都挡不住,股市没有真正的股东。涨多了自然就会跌,跌的过程中,主力一边割韭菜一边见风使舵,策划新的一轮抢钱活动。
回顾近期急跌原因,有利于理清后续思路,预防下次突发情况,避免再次坐上过山车!
之前我已经说过,庄家在高位搭建出货平台,平台搭好了,目的就是高位出货,大跌在所难免。因为目前经济基础不足以支持股票走出牛市行情,上涨短期,只是短线反弹而已,维持不了多久。
方正证券重组,中信证券增持,节后券商板块要暴涨吗?
想得美!
别说暴涨,这根本不可能;即使是连续2日收红盘,都是不可能的;
反转的股票……只会发生在“小盘、游资、庄股”这类股票身上;而大盘、对指数有重大影响的板块,只会走出“下跌后企稳,横盘整理、逐步上台阶”的走势;
而这类股票,一旦有短期强势上攻……那么就必须做好随时强势下跌的准备;
太多散户多券商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太多人每天都会紧盯着券商板块的一举一动……下跌,他们会认为离底部更近了,坚定持股的同时还会时不时的加仓;上涨一下,瞬间就会认为要启动了,然后又是加仓!
多么令人迷惑的操作……因为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带来的都是加仓;
券商……只要下降通道没有走平,就永远不是介入的时机!
证券板块历史上5月就没有爆涨过,那怕是在两次牛市,5穷不是说说的,证券个股机会有,整个板块不可能,何况现在不放水,国家希望是是慢。方正证券重组本就有这个强预期,现在只是落地了。如果真是好消息,周五整个券商就不是这个走势,按周四的走势加外围走势,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周五完全可以证券带着冲击下3500,不要说主力没有提前知道消息,说保密做的好完全是笑话,不要忘了券商最大庄家是谁。
证券从去年7月份调整到现在将近一年了,期间很多大v一直在说券商要爆发了,啪啪打脸[打脸]到现在了,居然还在说要爆涨,看来还是调整的不够啊[灵光一闪],等到他们都闭嘴的时候,就是我们可以入场的时候了[机智],耐心等待,其实买其他的更香,
券商太磨人了[捂脸]
跨境并购融资的常见担保方式?
跨境并购融资常见的担保方式包括股权质押、担保保证、保函、信用证、保险等。
股权质押是指借款人将其持有的股权质押给贷款方作为担保,担保保证是指第三方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保函是指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向贷款方发出的书面担保函,信用证是指银行为进口商开立的付款保证,保险是指购买跨境并购风险保险的方式。这些担保方式在跨境并购融资中起到了保障借款人信用和风险分担的作用。
公募几近“清仓”券商股,昔日牛市旗手却突获增持,能否吹响板块反攻号角?
券商股下跌的逻辑与银行股差不多,都是面临政策性利空,那就是支持实体经济,不良资产增加,需要大量计提资产减值,但券商与银行下跌的逻辑稍有不同,券商则是夯实中介机构责任,银行则是净息差收窄。
另外券商与银行下跌背后都是基金接近清仓,根据财联社报道,截至21Q1,券商板块的公募重仓股持仓占比0.11%,环比20Q3的0.23%进一步“腰斩”,逼近“清仓”状态。券商遭遇基金清仓,与基本面有一定关系,也与机构投资风格有一定关系,那就是进行趋势行抱团炒作所谓的核心资产,只要不是抱团的核心资产,一律抛售再说,实际上不仅仅是金融股遭遇抛售,就是科技股也被机构抛售,跌幅不小,不少股票已经腰斩。
中信证券增持的不是A股,而是H股,在于估值差异,从估值来看,中信证券H股的最新市净率为1.12倍,而A股市净率则为1.66倍。港股金融股被外资严重打压,固然与我国金融政策有关,也与外资刻意打压有关,外资就是希望把金融股估值打压地道不能再低。所以中信证券增持H股与券商板块反弹一点没有关系。
但是最近一则消息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的重组,潜藏着平安证券有可能与方正证券合并,至于合并的方式目前尚不知晓,可能引发市场一波短线反弹,反弹的主要标的是与并购重组有关的个股,而不会是全部反弹,选择券商股应该看重的并购重组预期。
整个金融股,我个人认为缺少大的牛市,在于金融政策还是需要承担支持实体经济重任,虽然这有利于实体经济复苏,但不利于金融板块上涨。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牛市旗手,现在是牛市吗?以后即使牛市来了,也没国内券商什么事了,原因很简单外资独资券商来了,国内券商和国外券商相比,就像半导体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差距一样,追赶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的吧......
请问上市公司并购涉及哪些中介机构?
上市公司并购一般会涉及到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如果是大规模并购,并通过股票定增方式进行收购的话还会涉及证券公司。如果收购资金采用贷款方式的话,还会涉及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