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日本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智能手机却没有中美韩领先?
的确如同题主所说,德国、日本是世界上科技较发达的国家,甚至在某些年月领先于中国,然后科技的发达并不能主宰一个企业的生与死,企业的布局失利将直接影响该企业价值。
西门子手机产业的没落,和它的“不识时务”有着直接的关系,05年左右西门子以“设计前卫”而著称,但是买账的消费者却少的可怜,而此时的西门子并没有悬崖勒马,反而一意孤行,就这样慢慢退出了中国这片市场。失去中国市场的西门子没有抗多久,就关闭了手全球手机业务。
和西门子一样,我们在看看日本的这些企业:
2005年12月,松下关闭了其位于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手机研发中心,并裁员1400人,逐渐停止海外市场的2.5G GSM手机生产业务
2006年12月,NEC宣布,将退出2G和2.5G手机市场,中国市场随之被调整和重组。
2006年年初,三菱数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三菱移动)宣布裁撤公司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手机部门,并退出手机市场
2008年,日本京瓷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撤出中国手机市场。
而单说日本的索尼,估计有不少朋友使用过索尼的智能手机,索尼手机使用自己家的CMOS镜头,在拍照方面无机可比,然后当年三星的崛起势必给索尼的手机业务重头一击,现在三星的火炎也灭的差不多了。直到现在,索尼的手机业务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实际上索尼自打开始2G业务持续亏损至今!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科技有多发达,设计的产品也需要消费者来买账,如果消费者不买账,再好的科技也是白瞎,最终会像诺基亚一样消失。即使卷土重来也是辉煌不起来的。
德国过去也是有手机的,西门子就造过手机,但是整个世界的电子行业都集中在东亚地区,其他地区造手机没有优势,包括美国其实也是一样,苹果公司的手机也是在东亚制造的,只不过是在美国设计,造手机需要大量的供应商,这一点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无法满足。
以苹果公司为例,这是苹果公司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图,就图上看,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香港,占据了供应链的大多数,而且以后产业会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
一款手机所需要的材料非常复杂,以大陆为例:
扬声器的供应商瑞声科技
屏幕的伯恩光学,京东方
包装材料的华彩印刷
提供电池的比亚迪
提供充电器的国泰达鸣
提供印制板的超声印刷
德国和日本的先进技术都是存量,从100年前,德国和日本就进入工业化社会,经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先进工业技术。但是他们的经济组织结构落后了,在新兴技术领域效率远不如美国和中国,这导致他们在信息技术革命上落后了。韩国特殊,他是国家集中资源于一颗科技树,就是三星,一兴国兴,一衰国衰。
手机属于消费电子,需要巨大消费市场份额的,而德国是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强国,而日本战后是电子工业崛起,在家电汽车领域,新材料上,日本本来可以发展经济趋势迅凶,因此广泛威胁到欧美产业,这时欧美联合起来对付日本,在广泛的贸易战下,逼迫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书签署,让日本日元升值三倍后,使日本出口损失惨重。
逼迫日本央行采取低利率,日本由于贸易受壁垒伤害严重,低利率使资本涌向了房地产,最终厂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企业倒闭潮,但日本经济痛苦的进入转型期,低端产业迎来倒闭破产潮,这使得日本经济长达二十年大萧条。
德国保持以传统机械制造业,而日本转型向新材料产业转移,垄断了世界新原材料。
日本手机业由于高投早期盈利性差,但日本德国在手机上创新能力不如欧美及韩国,三代手机实计样式上陈旧,被消费者淘汰出局了。
但日本在手机配件领域仍然是无法中替代性,索尼的相机配件,及电子元器件上,仍然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德两国企业界相对保守,无法向手机产业上获得领先地位,只能在手机细分领域去抢占市场。
德国日本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智能手机却没有中美韩领先?这个题目够大,试着简单的思考下。德国和日本科技发达,但并不全面,更为精确的说法可能叫局部科技发达。德国和日本人专精的精神造就了德国和日本在专研技术和产品方面,更为细致更为深入,也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然而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却也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发展。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专精精神非常相似,在某些领域里面长久做一件事情,看似短期内没有多少创新、没有多少进步,但日积月累,刨地三尺的做法,可以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和完美。这造就了德国、日本这两家的产品非常的细致、耐用、完美,可以说在产品品质上相对其它国家而言很难找到它的瑕疵。所以这两个国家在存量上,几乎越研究越深入,形成了自己某些领域独有的科技实力。
德国在机械工业研发及制造能力,可以说是全球No1,日本在电子领域、汽车等制造领域同样相当强悍,甚至很难找到对手。但这两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却都是偏科的,而不是综合的,比如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当缺乏。同时专得精专得深的另一个反面,恰恰又是对消费类产品快速反应能力的不足、吸睛能力的弱势,手机就是一个例子。
在手机这种一年变化多端,各种各样的噱头不断,以及时尚颜值的口味把握等,显然不太适合于像德国和日本这样做专做精的。原有德国的智能手机品牌西门子,根本赶不上消费者日益变化的口味需求,不得不委身于人。而日本的索尼、夏普、京瓷、富士通等,做工精又耐用,可惜同样无法把握消费者变化多端的口味,长期一成不变、缓慢的更新,连自己国内的用户都很少使用,更别说走向国外。
而对于中美韩这几个手机大国,可以看看这几个国家在消费类产品技术研发上具有超强的敏锐能力。善于捕捉和引导用户的消费方向,抓住用户需求心里,从而迅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不一定做得专也不一定做得精,但一定要满足用户的心,于是在智能手机整装产品上堆积各种硬核各种吸睛的噱头、满足消费者各种欲望,而至于需要精专的部件,没关系有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工匠国家提供就行了。所以看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噱头十足创意十足的智能手机整机,往往是中美韩几家公司,而内部的精专部件却很多又是由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工匠国家提供,这也算是科技的分工不同?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风高扬》。
谢邀!
德国和日本手机都尝试过中国市场,记得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SONY。都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即便最早的手机消费品也非德国和日本品牌,而是我们都知道的、而折戟于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和爱立信。
韩国——三星
现在还是销量排名第一的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低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韩国的国际地位,国际明星;
中国——华为等
不远将来的全球第一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低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国际地位,中国制造;
美国——苹果
跌落神坛的全球第一梯队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美国的国际地位,近“奢侈品”。
日本和德国可能不太适合做跨国的消费电子业务,跟他们的传统工业发展形式和优势相关,很难改变固有的工业文化,尤其是在依赖国际市场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