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发生9级地震的可能性?
日本的下一次9级大地震可能会爆发
日本恰好位于菲律宾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俯冲带的核心区域——成为两大板块间挤压或碰撞的能量缓冲区。这种对地球内部能量的吸收为日本挡下了多场大地震,成为日本岛内地震的避雷针。
日本发现超大地震遗迹,专家:30年内发生9级以上地震几率超七成
日本高知大学名誉教授 冈村真:
“研究发现,日本西南地区每隔100年周期就会遭受地震海啸侵袭。上次的昭和南海地震发生在1946年,已经过去76年了。很多人都预测,未来10到20年里,将有巨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西南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日本的房子一般最高可以抗几级地震?
理论上是7级以上,但实际上日本的大多高层与中高层建筑,全都是以8.0级以上的抗震系数建造的,但是这些建筑是以钢结构为主,所以抗震系数最少都可以达到8.5甚至9.0了。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可依然有高楼大厦林立,他们不怕地震吗?
怕,应该说天灾什么的谁都怕。但这并不能成为不盖楼的原因。
从问题来看,高楼大厦林立,这个标准就挺模糊的。是全日本都是高楼,还是几个城市群中的部分商业区高楼多?相信问题指向应该是后者。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商业大楼的存在是必要的,高密度的人口集中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日本作为老牌发达国家显然是走过城市化道路的。
其次,平房不见得比大厦安全。现代建筑从设计理念、材料应用到安全配置都是远超过去的存在。特别是像日本这种地震多发的国家,相关经验的储备估计是够够的。。。
最后,比起怕地震这种概率性事件,普罗大众更怕的是穷吧。。。毕竟,没钱了有时更难受。
日本大地震一晃八年:核威胁依旧无法解除,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是八年,是整十年!核威胁究竟有多严重,其实日本政府心里有数,所以时至今日福岛核电站周边地区近乎遭到遗弃,既没有灾民回迁,更看不到重建家园的任何迹象,不输切尔诺贝利。
日本的房子一般可以防几级地震?
理论上是7级以上,但实际上日本的大多高层与中高层建筑,全都是以8.0级以上的抗震系数建造的,但是这些建筑是以钢结构为主,所以抗震系数最少都可以达到8.5甚至9.0了。
有人说日本经常地震但是很少看到大量人死亡,这是为什么?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我们平常看新闻、看书都会知道,日本处于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但是却很少有新闻报道日本因地震而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日本具有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日本作为地震频发国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完善,利用地震发生后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能够在破坏力大的横波到来前几秒至几十秒监测出地震的震源、震级,并向各机构和居民发出警报。
其次就是特殊的房屋结构。日本的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防震指标不合格,大楼可能被推倒重建。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这样的话,万一大地震,倒塌的房屋也不会把人压伤,国内地震死很多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计就是房屋倒塌把人压死或者压住造成的吧。而且日本市内的门啊橱柜的门啊啥的都是移拉式的,而不是国内一般的开合式的,这样地震的时候,不会因晃动而造成门变形无法打开,橱柜里面的东西也不会因为晃动而把门晃开了砸落出来伤人。日本的房子基本上都不封闭阳台,还有一个通道口可以在地震摧垮楼梯又无法用电梯的情况下直接打开跳到楼下。
最后就是健全应急防范和安全意识宣传。日本人从小开始就在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培训,从幼儿园到长大每年都会有针对不同灾难的逃生训练和演习。包括且不限于:建筑物逃生口的寻找与路线确认、紧急逃生、集体避难、应急避震避火措施、临时简单急救等;任何企业和单位有定时且严格的逃生疏散演习,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日本做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政府与民众的应急意识已渗透至日常生活。日本建筑物也是按照国家标准建造,因此很少看到日本地震建筑物坍塌民众被埋压、群死群伤的现象发生。
谢邀!
比起在某些国家发生的地震导致的伤亡数量,日本发生地震的伤亡数量确实很少。下图是日本因为自然灾害而死伤的人数。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人数较多的年份,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比如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
其他年份,都是几百人。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占据了世界上地震量的20%左右,那么为何死伤人数会如此至少呢?这些其实是和日本平日里的“工作”分不开的。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会免费发放防灾手册,里面记载了发生各种紧急情况时需要如何应对的方法。看过笔者文章的读者都知道,在日本的各个学校都会定期举办逃生训练,不仅仅是学校,在企业以及各种政府机构,都是非常重视防灾训练的。
日本的各个自治区以及乡镇都会自发的组织防灾演练,以能够更好的应对未知的自然灾害。
在日本的建筑法上,明确规定有房屋的抗震等级。在阪神地震以后,日本更是修改了以前的建筑法律,将抗震等级再度提高。
不仅如此,在新的抗震设计法律中明确规定,要对房屋进行必要的抗震处理。加上抗震柱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修补。
政府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和指导,让日本人潜意识中进一步的认识到防灾的重要性。每个家庭中都会备有一些防灾的备用物品。在紧急的情况下,拿着准备好的防灾用品即可避难。也能够减少因为灾难带来的二次伤害。
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日本各个网站以及手机上都会及时推送最新的地震信息,同时告知可以避免的场所,让更多的人前往进行避难准备。
6月18日日本发生地震,预计会掀起一米高的海啸,日本平均每年会因为地震损失多少?
6月18日晚间,日本新泻山形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目前没有海啸的通知,预计的海啸也是预测而已。此次地震日本受伤21人,没有人员伤亡。其实6级左右的地震,在日本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难,因为地震的防御机制以及个人的地震预防手段还是十分完善的。房屋建造的时候,就会考虑地震的影响,会在地基进行加固和增加减震措施。
日本地震很频繁,有多频繁呢?还是用用一张图来表达一下吧。
上图是自昨天北京时间21点22分地震以后,日本截止发稿时间产生的地震,日本一天震个三四十次很正常。不过,这些小地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害。日本平均每年地震会有多大的损失,还没有这样的统计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从参考另一份资料,那就是日本保险公司对地震相关灾害的支付金额。
2016年日本保险协会统计的地震支付保险金:
2016年日本总共支付了6416个地震相关的保险,总金额有4764亿日元;
2018年大阪地区地震支付金额:
总共支付了14万4029户,总共支付了1兆多日元!
下表为2018年北海道地区的保险金额:
支付保险金为3千多亿日元。
所以,从上面来看,日本地震相关的损失每年至少是千亿日元级别的,如果发生大地震的话,那就是兆级的损害了。同时,地震还会造成一些次生灾害,这些一般都不在统计范围内的,所以很多时候,地震的损害评估都是较小的。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专家预测,日本近期将会发生2场9级地震,会造成多大影响?
4月21号,日本内阁组织专家开会后得出一个结论:
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千岛海沟将会发生9.3级地震,日本海沟将会发生9.1级地震。两场大地震,将会在北海道地区引起最高30米的海啸。
自专家组发布消息以来,起初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因为这种预测每年都会有很多。但是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发酵,日本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地震将会在6月—7月发生。
如今已经是5月份了,距离6—7月也不远了。难道日本真的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吗?倘若发生了,将会产生哪些影响?这种预测的可靠性有多大?
说起大地震,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地震。两场大地震,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也留下了巨大的伤痛。
有人建议说,如果能够预测地震的话,是不是能够避免损失很多呢?是的,可问题的关键是,地震很难提前预测。最多是提前几分钟,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为什么地震预测不了呢?因为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当下世界由六大板块组成,而科学家认为,在很久很久以前,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陆地开始分崩离析,直到形成当下的六大板块。但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板块与板块之间经常发生碰撞。从宏观来看,就成了地震。
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是随机的,以如今的科学能力,无法预测这种随机事件。所以,也就无法预测地震发生时间。
既然无法预测地震发生时间,为什么日本专家组还给了这样一个预测呢?
其实,上面所谓的无法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指的是短期预测。严格意义上来讲,地震的预测应该分成三种: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如何理解长期预测?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某位专家预测,日本将会在100年内发生大地震。而这种预测,就是长期预测。
如何理解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大同小异,如果说长期预测时间是50~100年,中期预测的时间就是10年甚至更短。
不过,不管是长期预测还是中期预测,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都不大。就拿长期预测来说,谁都无法确定,百年内到底是哪一年。
在这段时间当中,该吃吃,该喝喝,对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有人提出疑问,既然对个人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还要做长期预测和中期预测。
的确有这种说法,但在日本时间长了已经麻木了[捂脸]也经历过很大地震,虽然其实有些害怕但在东京圈子住一直也没有过真正的地震灾害,避难什么的,而且我住在板桥区这个东京23区里最安全的地方,也不管那么多了😂天气老婆还出去买了一大箱矿泉水,说是怕万一停电,切实这样,因为疫情,我家已经有200斤储备大米,其他干货(ふりかけ)等出版物也不少,手电筒🔦也买了,就算关东大地震,除非运气不好,我家附近也是高低安全地带住宅区,没有对大担心,但新宿等繁华地段上班的人可要注意了,尽量也不要做地下铁,地面电车可以。电梯也挺危险的,因为疫情我也很少使用电梯哈哈哈